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,惊呆皇帝们 > 第104章 清朝文人都在疯狂质疑正史了?

第104章 清朝文人都在疯狂质疑正史了?

    (我觉得周幽王再怎么蠢,也该出兵了吧。

    (上一次可以说是人家诸侯内部继承问题,这一次就是诸侯战争了。)

    (就是按照周礼,也该管管了。)

    (我是没有想到,周宣王给儿子留下了这么多的后手。)

    (真就是放头猪上去把家败光都有点难度。)

    (你闭着眼睛凭感觉操作,也不会崩的那么快。)

    大周,

    周公旦盯着天幕,弹幕他看了,说实话,心里很难受。

    但他心里更害怕周幽王是被自己的周礼忽悠瘸的。

    “千万不要跟成王康王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别当活爹了。”

    “做个人不好吗?”

    这一刻的周公旦竟然求起了神来,周成王时期,王朝没有灭国的危险,天子蠢就蠢吧,反正肉都烂到了自己的锅里。

    到了王朝末期,可就不是了,那是要被外姓人给推翻了的。

    一旁的姜子牙嘎嘎乐。

    他突然觉得失败者也不是不能接受,起码,他不用看着后代这样的作妖。

    天幕中,

    晋国灭韩之战已经开始,晋韩之战的消息跟纸片一样飞入周幽王的大殿中,群臣再一次吵翻了天。

    单逨焦急的大殿上狂吼:“天子,你快下令出兵啊!先王为了能够拉拢韩侯,可是把您的表姑姑嫁了过去,您们算是正经的亲戚。”

    他就差说,这是自己人了。

    尹吉甫再次反对:“天子,自古有德之人,应该以德治国,周公旦也说了耀德而不观兵,这种事,应该劝服,大家都是姬姓诸侯,天子可不能去拉偏架,应该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谈谈,让他们别打了。”

    召公,鲁公等人继续劝,他们虽然不想看着晋国做大,但,现在天子的实力太强了,上一次的天子六师无限复活术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。

    必须要削弱天子的实力,所以,他们选择帮晋国。

    周幽王左看看觉得单逨说的有理,右边看看觉得召公鲁公尹吉甫也有道理,根本下不了决定。

    这时候,一个老者来了,外面通传:“蹶父到。”

    蹶父的女儿就是嫁给韩侯的周厉王的外甥女。

    “天子,求你出兵,速速救我女婿女儿啊!”

    蹶父心急火燎的请求。

    周幽王救了没有?

    没有!

    “昏君,暴君!”

    大战过后,蹶父气的在大殿中狂骂。

    他为什么这么有底气骂人呢?

    因为人家是上古八大姓之一,姞姓!

    也是周宣王好不容易拉拢的政治盟友,姞姓,在南燕还有一个强大的诸侯国,就是为了防备召公的燕国,当年韩侯娶妻的时候,南燕国还给韩国去修建城墙以当贺礼。

    这下,完犊子了。

    韩侯基本上是残了,也嫉恨上了周幽王。

    姞姓,也彻底跟天子切割,人家求你出兵,你不出,这还是盟友吗?

    可以说,周幽王一下子就得罪了两大政治盟友。

    最后,可能是他也反应过来不对,于是,对着蹶父说:“要不,您来孤这里当卿士。”

    蹶父简直要气疯了,当个卿士有个屁用,你能把我们可以掌控的封地还给我们吗?

    但他要不要是一回事,周幽王给不给是另一回事,周幽王觉得自己已经给的很多了。

    那么周幽王给这位蹶父什么卿士官职呢,趣马!加上他的名字,人们把他戏称为:趣马蹶。

    这位蹶父,其实并未在周幽王手下做什么事,但,却被打上了亡国奸臣的标签。

    就是因为他是周幽王封的卿士。

    (我曹,我曹,这位蹶父简直了,真是人在家中做,锅从天上来。)

    (自己女儿女婿的封地被夺,天子不救,还给他泼了一身的脏水。)

    (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周幽王的愚蠢了,一次得罪了两个政治集团,还都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,你拆家小能手吗?)

    (二哈上线,众人退避!)

    (申侯:他娘的,你爹那样,你这样,你搞得我不会了。)

    (晋文侯:我是试了试了,结果他真的不管。)

    (我终于发现了,召公鲁公,为什么要支持晋国灭韩国了,原来还有个一个姞姓南燕国,这位置肯定是在燕国之南,刚好也是卡在了燕国鲁国进攻镐京的必经之路上,不得不说,周宣王选择盟友简直神了,步步为营,可就是这个儿子,我想问,真是亲生的?这智商也没谁了。)

    大周,

    周宣王用头狠狠的撞着柱子。

    “这特么的是我儿子?”

    “这是亲生的吗?”

    他也在问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周宣王觉得,这哪怕是别人替他生的,他都不至于这么难受。

    他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痛苦。

    大汉,

    汉文帝看了看天幕中的周幽王,再看了看自己的太子,瞬间觉得顺眼多了。

    起码自己的太子刘启,脑子是正常的。

    不能要求太多了。

    起码我这个儿子能掀棋盘。

    就这点,就比胡亥以及周幽王强得多。

    人啊,得知足常乐。

    大唐,

    李世民也在反思,自己是不是对太子太过于苛责了。

    李承乾比起这个周幽王,秦二世,刘盈,汉景帝,以及隋朝的杨勇,简直强了千百倍。

    文能纵论国策,武能上马杀敌,可以了。

    别逼得太狠,把儿子给逼出了问题来了。

    “乾儿!”

    李世民呼喊一声。

    李承乾顿时打了一个寒颤,阿耶咋了,中邪了?

    申国。

    申侯抑制不住兴奋的狂喊:“天助我也,天助我也!秦伯,二哥,咱们是不是要要直接灭周?”

    一旁的秦襄公摇头:“不行!直接攻入镐京城,你只会重蹈上一代申侯的覆辙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必须要让天子彻底孤立无援,天子六师虽然残了,但残了的天子六师,都不是你我可以抗衡的。”

    是的,只有嬴秦才最了解天子六师的战力,他是不到最后,绝对不会跟天子六师硬拼的。

    申侯也知道自己急了,拱手请教:“请二哥教我。”

    秦襄公把舆图打开在上面一指:“周宣王给儿子留下的四大后手,咱们现在拔掉了晋国,韩国,还只剩下褒国,郑国,下一步,咱们灭褒国!”

    “好,那就灭褒国!”

    (不对啊!你不说武丁妇好都没有灭掉褒国,怎么申侯和嬴秦有这个实力呢?)

    (虽然说史书上说的周幽王灭褒国是假的,但,你说的申国灭褒国,我也觉得不靠谱。)

    (褒国可是小蜀川,虽然没有蜀川那么难打,但,人家的实力和地理优势在那里摆着呢,怎么灭?)

    (缯国还能这么用?)

    (这历史不就通了。)

    放屁!

    北宋。

    司马光和一众大儒守在府邸,盯着天幕,他们气的嘴唇发抖。

    “缯国怎么可能去帮申侯灭褒国。”

    “缯国姓什么,姓姬啊!”

    “姬姓诸侯怎么可能熟悉褒国的情况,当什么带路党,滑天下之大稽!”

    旁边,有人问。

    “公实兄,此言当真?”

    他们叫起了司马光的字。

    司马光哼道:“人人都以为我欺世盗名,岂不知道我也有真才实学,缯国,是姬姓南宫氏。”

    随即,立刻充值发弹幕。

    “可笑可笑,缯国是姬姓诸侯,身为一个历史博主,竟然会犯这种错误,姬姓的诸侯国,怎么可能熟悉汉中的情况?”

    大汉,

    刘邦看向了叔孙通。

    要问典籍,得问儒家。

    “告诉乃公,缯国是姬姓诸侯吗?”

    叔孙通点头:“不错,南阳缯国,姬姓,南宫氏。”

    这一开口,周勃樊哙等人纷纷摇头。

    一些儒生开始抨击天幕的内容。

    刘盈也如释重负的说了声:“博主终于错了一回。”

    而刘邦却大手一挥,“错什么错!你怎么知道博主说的缯国是南阳的缯国?”

    叔孙通嘴角抽动,流氓,太流氓了,要是在大秦你敢怎么说话,儒生都能拔剑砍你了,他忍住冲动,小声的辩解:“西周史还有一个缯国,不过是东鄫国,虽然是姒姓,可是在齐鲁之地,是不可能去进攻褒国的。”

    刘邦点点头:“哦这样啊,乃公说的是,肯定有第三个缯国,如果没有,乃公给加上去,你在史书上写一笔,不就有了吗?”

    我的剑呢?

    叔孙通真的想要砍人了,这不是抬杠吗?

    (博主,我刚才查了下,缯国只有两个,一个是东鄫,一个是南曾,东鄫离得太远,南曾真是姬姓的,你的说的生活在汉中,然后又出去,能给申侯带路的缯国是不存在啊!)

    (我也是搞历史创作的,这个真是博主的问题了,他可能是没有看南曾的考古报告,南曾国,在今天湖北随州市,也叫随国。曾国古墓被发现之后,经过考证,他们是姬姓,也就是说,他们不但不会帮着申侯,还跟南阳申国有仇,是派出南国之师的主力之一,他不可能跟申国联合的。)

    陈勇看着这些质疑,只是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一些人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而且,看历史的水平以及能力,真是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(我的天啊,我竟然被清朝文人给比下去了。)

    (清朝文人都能怀疑正史了,我怎么感觉我比他们更像是孔乙己?脱不掉我的长衫。)

    (咱大清啥时候这么牛了,不是说大清是文化的荒漠吗?)

    (这是文化荒漠,就这学术研究的大胆性,创新性,都敢质疑正史了,说实在的,这不比现在百分之九十人的人强吗?)

    (果然,人最大的认知错误就是偏见与傲慢,我竟然不如清朝人懂得逻辑思辨以及独立思考,世界也太疯狂了!)

    (笑死了,清朝文人的竟然比宋朝史学家还靠谱,我已经无法直视司马光了。)

    (我以为清朝最烂,结果,一对比,竟然是宋朝的最烂。)

    (宋朝史官把历史当小说写,人家清朝却把历史用辩证唯物史观来研究,我觉得世界如此的不真实。)

    (有没有可能,清朝的文人才是最严谨的历史学者。)

    (兄弟,你别吓我啊!)

    大清,

    慈禧开心不已。

    “都说咱大清如何如何,他们还不如咱大清的文人,有啥可以嘚瑟的。”

    此刻,身在不同时空的大清皇帝,康熙,雍正,乾隆都恨不得向天下昭告。

    咱大清很牛!

    “不能因为咱清朝有败家子,就否定了所有。”

    乾隆大笔一挥:“赏,重赏!这博主有点东西,跟其他人不一样,不会一个劲的黑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和珅问:“万岁爷,咱们赏什么东西。”

    乾隆想了想:“他是文化人,肯定是喜欢古文字画的,那就赏赐一幅王羲之的真迹。”

    得嘞!

    和珅赶紧命人去挑选,挑好了之后,就要打赏过去,乾隆说了一声慢。

    “让朕先盖个章。”

    于是,和珅:“.....”

    不要啊!

    你这么赏赐过去,我觉得他会抓狂的。

    但他只能笑呵呵说:“万岁爷这章盖上去,一定能让字画价值暴增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多盖点。”

    一个两个三四个,十个八个一百个

    求催更,求免费的为爱发电,数据太惨了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万相之王 乡村女教师 秦青的幸福生活 恨姐症 老张的春天 乡野情事